1、製定規則。父母可以製定明確的規則讓孩子執行,如果孩子繼續拖延,就要承擔必要的後果,當然這個小小的懲罰可以多樣化,隻要起到提醒作用即可。
如:出門前,孩子磨磨嘰嘰,不願意洗臉、穿衣服,就告訴不去參加那個活動了,也許孩子會哭鬧、發脾氣,可以傾聽、教育,但不要動手幫助完成,讓他自己體會完不成多帶來的後果。
2、製定標準。父母可以對一些日常生活製定標準,比如生活作息表。和孩子一起製定每項活動完成的時間,如:幾點起床、幾點午睡、晚上幾點洗漱等等,用規定好的時間,來限製孩子的拖延症,從而也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。
3、協助解決問題。當孩子覺得一件事有難度,而不願意去做,從而拖拖拉拉時,父母要充分的了解原因,幫助他分解這件事情的步驟,慢慢指導他自己去完成,告訴他,不要害怕做錯了,勇敢嚐試,慢慢的樹立自信,解決問題。
免責聲明:本文由用戶上傳,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!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评论
谷歌留痕
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
谷歌留痕
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